浦东,领跑新一轮改革开放
浦东未来的工作将重点把握“六个突出”:先行先试、统筹协调、制度创新、以人为本、精深化开发和功能扩展,而浦东开发开放也将从注重政策创新,转向 注重制度创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并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扩大开放,从政策优势向制度优势转变。 金融领域面临良好机遇 早在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前,浦东新区已经在部分领域展开了有益的尝试,区镇联动就是其中的一出重头戏。2004年10月,浦东新区召开“区镇联动”工 作会议,决定建立四个功能区域中心,分别为陆家嘴、张江、金桥和外高桥四大功能区域,后来又建立了川沙机场地区和三林地区,形成了六大功能区域。根据浦东 新区的计划,将由功能区中的国家级开发区带动周边乡镇和街道的发展,通过产业辐射和快速城市化,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而这恰恰是此次综合配 套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大功能区域的作用还不仅于此。根据各个功能区域的定位,浦东将打造金融、贸易、物流、高科技等多个分工明确的经济中心,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 的效率,实现浦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另外,外高桥保税区实行的“区港联动”政策,将保税区与港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外高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积极的探索也是有效 的。 国务院批准浦东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无疑将给浦东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而金融领域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次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加快要素市场 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被列为重要试点工作。 记者获悉,此次综合改革配套试点方案要求浦东进一步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和票据市场的建设,并探索建立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和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试点工作,而为 鼓励金融创新,中央可能会扩大驻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并进行银行混业监管试点。此外,为推动金融业开放,可能在浦东进行金融服务业提前开放试点, 并通过创新金融资产的组织形式等方式,进一步吸引海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浦东。同时,浦东还可以考虑创办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创办股份制中小银行 和合作金融机构,考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金融信息产业园区等。 根据浦东的规划,小陆家嘴地区将建成外资银行、要素市场(包括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交易所)等的集聚地区,而浦东的任务就是营造好的投资环境,形成 这些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地。杨周彝说:“如果中间发现什么问题需要中央出台政策解决的,浦东会上报中央。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先行 先试的意义所在。”
内容:浦东,领跑新一轮改革开放 (2005-07-02 00:00:00)
15年前,在世界的瞩目下,浦东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今天,浦东又一次肩负起神圣的使命,为改革开放先试先行——
15年前,在世界的瞩目下,浦东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15年后的今天,浦东再次站在改革的最前沿。6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浦东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求浦东为推动全国改革起到示范作用。这一次,浦东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的领跑者。
浦东此次综合配套改革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政府体制的改革;第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三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象。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对此已经有了政策框架,不过涉及具体操作方案的,有些仍然在审议当中。
试点核心:先行先试权
此次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核心是先行先试权。在全国各地都已走出简单依靠政策发展,进入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的背景下,授予浦东先行先试权,旨在令其为全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探路。
仔细研读新华社发布的“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不难发现,这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方案,无论是国务院明确的“三个着力”还是后来流传 的“十个方面”,都不过给了浦东新区大体方向,对于如何实施,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分析人士认为,这正是浦东新区摸索使命所在。
事实上,浦东15年的改革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摸索和探寻的过程。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说:“在浦东15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经验, 就是政策的形成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并不清楚应该有什么样具体的政策。只有在改革的实践中发现有什么问题需要解 决,需要中央首肯的,上报给中央批准后再转化为中央的文件下达,这样才形成了政策。”
浦东新区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浦东在以前改革过程中积累的思路有望在这次改革中率先转化为试点政策,尤其是在金融方面会有一些大突破。
专家分析,先行先试权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意味着创新与突破;对于全国而言,则意味着宝贵的经验。但随着改革的快速推进, 单纯地通过专项改革已经很难推动改革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综合性的改革势在必行。浦东获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先行先试权的授 予,无疑使迅猛发展的浦东如虎添翼,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研究员则从另一个角度对此作出了评论。他说,中国加入 WTO后承诺的过渡期时间并不是很长,再过两三年,许多承诺都要兑现,在此之前,浦东如能先试先行摸索出一点经验,对我国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全面开放有着 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制度创新成重点
在一些人眼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过是浦东新区向中央要的又一项优惠政策而已,但这种观点并不被专家认可。
杨周彝说,“如果讲优惠政策的话,浦东根本不是周边地区的对手。”他认为,浦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度创新,获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制度创新将是浦东新区的主要工作。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优惠政策的逐渐到期,浦东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定压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浦东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除第三产业与固 定投资外,其他指标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工业总产值等的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汽车行业 产值更是跌幅超过40%。另外,随着商务成本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迁出浦东或者不再首选浦东。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教授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浦东必须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并将经济层面、社会层面、行政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正好给了浦东加大制度创新的机遇。
这种机遇显然是浦东新区极为看重的。在浦东改革开放15周年纪念日上,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向媒体透露,制度创新是浦东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是浦东下一轮改革的重点。
浦东未来的工作将重点把握“六个突出”:先行先试、统筹协调、制度创新、以人为本、精深化开发和功能扩展,而浦东开发开放也将从注重政策创新,转向注重制度创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并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扩大开放,从政策优势向制度优势转变。
金融领域面临良好机遇
早在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前,浦东新区已经在部分领域展开了有益的尝试,区镇联动就是其中的一出重头戏。2004年10月,浦东新区召开“区镇联 动”工作会议,决定建立四个功能区域中心,分别为陆家嘴、张江、金桥和外高桥四大功能区域,后来又建立了川沙机场地区和三林地区,形成了六大功能区域。根 据浦东新区的计划,将由功能区中的国家级开发区带动周边乡镇和街道的发展,通过产业辐射和快速城市化,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而这恰恰是此次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大功能区域的作用还不仅于此。根据各个功能区域的定位,浦东将打造金融、贸易、物流、高科技等多个分工明确的经济中心,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实现浦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另外,外高桥保税区实行的“区港联动”政策,将保税区与港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外高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积极的探索也是有效的。
国务院批准浦东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无疑将给浦东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而金融领域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次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加快要素市场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被列为重要试点工作。
此次综合改革配套试点方案要求浦东进一步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和票据市场的建设,并探索建立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和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试点工作,而为鼓励金 融创新,中央可能会扩大驻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并进行银行混业监管试点。此外,为推动金融业开放,可能在浦东进行金融服务业提前开放试点,并通过 创新金融资产的组织形式等方式,进一步吸引海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浦东。同时,浦东还可以考虑创办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创办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合作 金融机构,考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金融信息产业园区等。
根据浦东的规划,小陆家嘴地区将建成外资银行、要素市场(包括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交易所)等的集聚地区,而浦东的任务就是营造好的投资环 境,形成这些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地。杨周彝说:“如果中间发现什么问题需要中央出台政策解决的,浦东会上报中央。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 就是先行先试的意义所在。”
新闻资讯 最后更新时间
2017-07-22 16:25